一说起大国海军的标配,那必定是航母,联合国五常里没有哪一个国家是没有航母的。特别是美国,靠着世界上规模最大、数量最多的航母战斗群,在蓝星上肆无忌惮。有意思的是,在海上横行霸道的航母,开足马力跑起来却还没有小汽车跑得快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刚刚过去的4月23日,是人民海军的生日,这一天有不少地方都举办了盛大的舰艇开放仪式,零距离接触那些威武霸气现代帅气的国产战舰,属实让人过足了瘾。如今的人民海军,已经是拥有两艘现役航母,8艘055万吨大驱的强大力量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有意思的是,在码头上,人们很容易就被军舰帅气的外形吸引,对它航行的速度,特别是速度单位“节”反倒是没几个人知道。“节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单位,为什么除了船舶以外再没有别的地方用这么个速度单位呢?
最开始的时候,轮船只有人力和风帆动力两种,这两种船说白了都跑不快,所以那个时候人并不怎么考虑船到底能跑多快,只在乎它能装下多少货物,毕竟装的越多赚的越多,至于速度纯看人够不够多,风够不够大。后来蒸汽轮机出现了,轮船才彻底告别了靠人力和靠风力驱动的历史,装的更多了,跑的也更快了。
这个时候,人们开始慢慢关注起了轮船的速度,毕竟跑的越快,越早送货上门,也就越容易抢到生意赚到钱。只不过判断速度快慢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,那就是全靠老船长的经验,毕竟在大海上也没有什么参照物,只有经验最靠谱。这就尴尬了,全靠经验和感觉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,很多精密仪器都没有办法上船,还有可能被忽悠,所以必须搞清楚轮船到底跑的有多快。
16世纪的欧洲,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,海上贸易已经非常火热。但是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子的时钟,也没有任何工具来记录船只的航行轨迹,所以还是只能全靠感觉。这时候,有一个聪明的水手想出了一个办法,既然没有参照,那人为创造一个参照不就好了?于是, 他用绳子一头系上漂浮物,在轮船航行的时候把它扔下去,这样一来等船航行了一段时间以后,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知道船在这段时间里跑了多远。
怎么知道船跑了多久呢?当时既没有时钟,也没有秒表,用的还是最传统的流沙计时。等流沙流完了,绳子已经扯出去相当远了,根本就不好量, 所以这位水手干脆就把绳子先等距离划分打个结,这样一来只要数绳子拉出去几节,就知道船跑了多远,慢慢的,“节”也就成为了轮船速度的单位。
现代的“节”到底有多远呢?
根据国际标准,1节=1海里,也就是陆地上的1.852公里。 也就是说,一艘动力为30节的航母,卯足了劲全速前进,算下来也不到60公里/小时,如果在陆地上甚至连上高速的资格都没有。
为什么航母要限制航速呢?
从需求上来看,航母到底是不是越快越好?说白了,航母其实就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机场,主要作用也跟机场差不多。 虽说起到的作用跟机场一样,但是航母毕竟还是太小了,飞机要想在上面起飞,必须要有一个初速度,这个初速度不仅仅靠弹射器,还要靠航母自身航行的速度,所以航母的速度其实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。
目前来看世界主要国家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基本都在6万吨以上,这样一个庞然大物,速度哪怕提升10节燃料消耗量就要翻番,除了美法两国以外,其他国家的航母都是常规动力,要烧油的。 速度提升10节,就要多装一倍的油,同时舰载机和武器数量都得减少,怎么算都是亏的。
除了费油以外,高航速还会带来操作上的麻烦,要知道航母要执行的任务往往是既危险又复杂,有时候还需要紧急动作的,速度太快了很容易发生意外。当然了,这些都不是重点,重点是航母战斗群的覆盖范围太大了。
一般来说,一艘中型航母就能覆盖方圆600公里的区域,所以区区十几公里速度的提升,并不会对航母战斗群的威力提高多少,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让航母跑太快。
当然了,现代航母的速度也慢慢突破了30节的限制,像美国的福特级最高可以达到35节的航速,中国的山东舰也能跑到32节的速度。这样做的好处是舰载机起飞的时候可以少装点油,带着更多的武器弹药执行作战任务。
